当前位置:壹学网>作文>写作素材>名人故事>三位女数学家的故事

三位女数学家的故事

时间:2024-05-15 18:35:05 宇涛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位女数学家的故事

  有证据表明,数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通过不断的发现和扩展,数学已成为一门复杂而又优雅的学科。在整个数学研究中,一些大家熟悉的名字对这个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男性贡献者,但也有许多聪明和有影响力的女性对数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位女数学家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位女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看看这三位改变数学的女人

  ——所有人都以为最伟大的数学家都是男人。不,你们都错了!

  数学的历史,包括从对空间形状的深刻揭示,到可由想象与逻辑到达的最大程度的探索,似乎一直被男性数学家主导着。像高斯,欧拉,黎曼,庞家莱,埃尔德什,或者更近一些的数学家怀尔斯,陶哲轩,佩雷尔曼,张益唐,他们所有人都与最美丽的数学发现相关,并且全部为男性。E.T.贝尔于1937年所撰《数学精英》(MenofMathematics)一书,就是一个例子说明这个“事实”是如何在公共意识中被加固强化的。即使在今天,男性数学家主导数学领域也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这不能让我们忽视女性在数学上做出的革命性成就。有很多著名的女数学家值得我们感谢,感谢她们在诸如现代计算领域中,对揭示几何空间的问题上,对抽象代数的基石的构筑上,引导决策论的主要进步以及在数论和天体力学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这使得人们在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等应用领域作出重要的突破。

  像朱丽叶?罗宾逊在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数论问题)上的进展,埃米·诺特在抽象代数和物理领域获得的成果,以及阿达·洛夫莱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做出的天才成就,这三个著名的例子充分证明了女性数学家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茱莉亚·罗宾逊(1919-1985)

  在二十世纪之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发表了二十三个吸引人,但却让绝大多数天才数学家也大伤脑筋的问题。其中第十问题描述为是否存在一般的算法可以判定所有的丢番图方程(整系数多项式方程)的可解性。设想,存在一个机器对于任意一个丢番图方程可以判别这个方程是否可解。数学家们常常通过简单而广泛的观察来处理大自然中无穷无尽又超乎解决能力范围的谜题。这个特殊的问题引起了伯克利数学家茱莉亚?罗宾逊的兴趣。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罗宾逊与她的同事包括马丁?戴维斯与希拉里?普特南合作,最终给出了一种情况,否定回答了希尔伯特第十问题。

  在1970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尤里?马季亚谢维奇利用罗宾逊,戴维斯和普特南提供的思路解决了该问题。由于其在数论方面杰出的贡献,罗宾逊成为了杰出的数学家,那是一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罗宾逊为它的解决铺平了道路。在美国数学协会的一篇文章,“茱莉亚·罗宾逊自传”中,她的妹妹和传记作家康斯坦斯·里德写到“通常情况下,她永远不会刻意去收集自己的故事。但就她而言,她在数学上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重要的。”

  艾米·诺特(1882-1935)

  在抽象代数中浸润一段时间,会接触到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那就是艾米·诺特。她的工作涉及的领域从物理到近世代数,使得诺特成为数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1913年在变分法上的工作,诞生了诺特定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定理之一,并且这个定理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关于理想与交换环的诺特定理,形成了所有研究者对更高级的代数研究的基础。

  她的工作的就像指引的灯塔,影响着那些想要更抽象地理解这个物质世界的人们。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很欣赏她里程碑式的贡献,而这些贡献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各自的领域。在1935年,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给《纽约时报》,“在所有现有数学家中,诺特是到目前为止,女性高等教育中培养的最伟大,最有创造力的数学天才。”

  阿达·洛夫莱斯(1815-1852)

  在1842年,剑桥数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在都灵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他的解析机器(第一台计算机)的设想的讲座。此后,数学家路易吉?蒙博将讲座笔记转录为法语。年轻的女伯爵阿达?洛夫莱斯被查尔斯?惠斯通(巴贝奇的一位朋友)委托把蒙博的笔记翻译成英语。由于其在记录时富有远见的记法,她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这份笔记在1843年被发表,洛夫莱斯在G部分增加了她个人的笔记,其中列出了一份计算伯努利数的算法。实际上,她利用了巴贝奇的理论机器,将它变成了可计算的现实。埃达·洛夫莱斯为那些想要探索计算奥秘的人提供了一条路,并持续地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尽管她们的贡献意义深远,这三位女性数学家的发现却经常被男性数学家的贡献所遮蔽。据2015年联合国的估计,在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数量基本相同(101.8位男性对100位女性)。由此我们受到启发,工作在数学领域的女性应该和这一领域的男性有大致相同的数量。

  我们之所以没能看到这一点,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错误地认识了女性数学家的历史贡献。考虑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促进和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数学领域,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是大势所趋的。

  逆境中成长的女数学家——诺德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着,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中国的女数学家——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徐瑞云与28岁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热传导问题傅里叶分析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大后方培养人才讲台。在艰苦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勤奋工作。她这时教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创建数学系工作中。在她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位女数学家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数学家的故事02-27

数学家的故事07-28

数学家的故事07-29

有关写数学家的经典故事 数学家的经典故事04-13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04-20

数学家的故事优秀05-07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11-07

数学家的小故事04-02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07-20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