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天之功成语故事
贪天之功成语故事1
成语释义
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比喻把别人的功绩算到自己身上。
故事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出处译文
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呢?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出众。由于骊姬的谗言迫害,他只得逃离祖国,四处漂泊。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十九年。由于妻子姜氏和众谋臣的帮助,他虽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但为国出力的抱负始终没有被磨灭。
苍天不负苦心人,到了公元前636年,他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为了奖赏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谋臣,对他们进行封赏,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可是有一位谋臣介子推却被晋文公忘记了,既没有得到赏赐,职位也没有升迁。
在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马后效力,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没有饭吃,介子推为了让他吃顿饱饭,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他为重耳用尽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虽然重耳没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对此表现得毫无怨言。他不但没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受赏的'资本。
当时,一些谋臣自恃对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对此非常气愤,便说:“公子能够当上国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难时期辅佐公子的人却以为是靠他们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别人么?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这些人难道不是可耻之辈吗?”
介子推的母亲和亲戚、邻居都劝他向晋文公讨赏。但他不愿与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争名夺利。他还觉得官场污浊不堪,与其在官场里活受罪,还不如在家中编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亲见儿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兴,就决定和儿子到深山中隐居。介子推非常高兴,于是背着母亲直奔绵山(今山西沁源县西北),从此隐居深山,过着虽然清贫却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绵山归隐,不再为他效力,心中非常后悔,就亲自到深山寻找,却总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烧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场的污染,就和母亲一起稳坐山中,任凭大火将他们吞没。
贪天之功成语故事2
出处:《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意思:比喻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春秋时,晋文公曾因为与兄弟争权夺利而逃亡他国,后来重新回国执政,便赏赐跟他一起出亡的人。而这些人中,大多数争功邀宠,只有介子推不说自己有功应受赏,于是就没有得到赏赐。 内容来自
介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晋文公还在,晋惠公、晋怀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国内外都对他们不满,可是老天没有让晋国断绝,一定会有国主的,而这主持晋国祭祀的人(即指掌国权的),俗语,不是晋文公还有谁呢?这实在是天要立他的,而这几个从亡者却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不是太荒唐了吗?偷人家的财产,尚且要称他盗贼,更何况是窃取老天的功劳来作为自己的功劳呢?……”
贪天之功成语故事3
【语源】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释义】 此喻把别人的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例句】 李俊道:“……讨迟罗之难,全是众位之力,岂敢贪天之功,遂尔僭妄!“
【结构】 偏正结构
【近义】 居功自傲
【反义】 功成不居
【故事】
重耳在流亡期间,晋国大夫狐偃、赵衰还有介之推等人,形影不离地跟着他,经受过不少的艰难困苦。特别是介之推,他官阶不大但对重耳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他们在曹国时,由于路费被盗,他们几人已身无分文,可怜重耳饿得两腿都抬不起来,好心肠的介之推便偷偷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给重耳充饥。
重耳继位后,为了报答追随他流亡的有功之臣,准备对他们论功行赏,可就是把介之推忘了。
介之推也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功劳,介之推说:“现在能继承为晋君的,除了重耳还会有谁!这实在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的。而某几个人以为是他们的功劳,这不是在欺骗人吗?偷了人家的财物,尚且会被人称作是强盗,何况贪取上天之功劳。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把罪过当成合理,上面的人还对此加以赏赐。上下相互蒙骗,这就难了。”
为此,介之推假称有病,回家隐居,侍奉老母。
介之推带着母亲,到绵山的溪山里隐居不出。
据说,晋文公后来追悔莫及。为了逼介之推母子出山相见,曾派人火烧绵山,但没有成功,火熄之后,发现介之推背着老母亲,一同被烧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每年清明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家家停火,都吃冷食,并改绵山为介山。
【贪天之功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调虎离山成语故事
2.亡羊补牢成语故事
3.人弃我取成语故事
4.兔死狐悲成语故事
5.道听途说成语故事
6.开诚布公成语故事
7.请自隗始成语故事
8.螳臂当车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