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本一:出关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本一:出关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关①
鲁迅
老子②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
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阿呀!”关尹喜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 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
“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 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磕睡来,哗郎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没有牙齿,打着陕西腔,又爱说什么“”:大家还是听不懂。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
过不多久,就有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③账房说。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科是一定要他编讲义。
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不过仍须编讲义,因为他急于要出关,而出关,却须把讲又交卷。他看一眼面前的一大堆木札,似乎觉得更加不舒适了。然而他还是不动声色,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并且声明: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
老子再三称谢,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楼,到得关口。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大路慢慢的走去。大家回到关上,好像卸下了一副担子,好些人跟着关尹喜走进公事房里去。
“这就是稿子?”账房先生提起一串木札来,翻着,说。
书记先生也凑上去,念道:“‘道可道’……哼,还是这些老套。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
“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自说是上流沙去的,”关尹喜说。 “看他走得到。”
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这时关尹喜向门外一看,只见还站着许多巡警和探子。“呆站在这里干什么?”他吆喝道。“黄昏了,不正是私贩子爬城偷税的时候了吗?巡还去!”
关尹喜用袍袖子把案上的灰尘拂了一拂,提起两串木札来,放在堆着充公的盐,胡麻等类的架子上。
(有删改)
文本二:
在《故事新编》中隐含着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除了《补天》、《奔月》,其余小说则与对周季三大显学儒、墨、道的思想价值的处理有关,鲁迅对它们既有所拒绝又有所承担。差不多可以说,《故事新编》中小说人物与史籍原型的符合程度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承担程度大致是成正比的。
(摘编自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有删改)
[注]①《列异传》载关尹喜见“紫气浮关”,而老子骑青牛而过。②《史记》载孔子曾盛赞老子是“其犹龙邪”的圣人,而鲁迅自述本文创作缘由时,认为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做大言”。③此句间杂方言,意思是:你在说些什么,我简直听不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开篇强调老子的无计可施,隐约预示着故事的走向:老子及其哲学思想将在现实中遭遇更多的窘困。
B.“这是免不掉的”一句在文中两次出现,描写出老子在关上的真实处境:讲学写讲义,均非老子主动请求,而是不得自主的无奈之举。
C.作别老子后,众人对其大肆评议,而讲义最终被搁置于充公的物品旁边。这主要缘于讲学的内容与听众事先的预期不相符,引发心理落差。
D.小说塑造的老子形象,与史籍原型中的道家先圣大相迥异。这一差异,为读者考察鲁迅对传统道家思想的态度提供了一种解读的途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滚鞍下马”“打拱”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关尹喜对老子的尊重和礼待。这说明初见老子时,关尹喜对老子的思想奉若圭臬。
B.鲁迅善以俭省笔墨传神刻画人物。文中写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以寥寥数笔暗示出入物内在的精神特质。
C.“显出苦脸”“呵欠”“七倒八歪斜”,极写巡警、探子等一群世俗人物在听老子讲道时的神情和姿态。这一情境,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
D.小说既直接引述含义隽永的道家典籍原文,又掺杂诸如“起重机”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词语。古今杂糅,给读者以新奇的阅读体验。
8.小说关于众人听老子讲学的情节,写得很有层次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 《出关》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故事新编”,即“取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去”。请问“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6. (3分) C (A项正确。“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是作者对笔下塑造的人物的评价性话语,极言老子及其思想在现实处境中难以发挥作用。结合下文,老子不待回答,便被巡警“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接着又被关尹喜提议“讲学”,而后又被要求“写讲义”。老子讲究“无为” “不争”,结果在关上处处不得自主,处处受窘;所讲的“圣人之道”,更是无人信奉,被放置于充公的物品旁边。联系下文,开篇强调“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也预示着下文的情节走向和人物命运。B项正确。“这是免不掉的”出现两次,对应文中老子的“讲学” “写讲义”两次行为。开始时,在关尹提议“要听先生的教训”后,老子被巡警“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而后被提议“讲学”,被提议“写讲义”。虽不愿编讲义,却仍得写讲义。主要举动,均难以自主,受人摆布。C项错误。“主要缘于讲学的内容与听众事先的预期不相符,引发心理落差”,这一表述有误,并不是主要原因。听众事先想听老子讲“恋爱故事”,而老子讲“圣人之道”,这种心理落差只是导火索,并不是众人最后鄙夷老子的主要原因。根源在于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相去甚远,脱离实际。老子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而关尹“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巡警、签子手、探子等“巡捕私贩子爬城偷税”,他们是市侩功利之士。双方并非同一类人。D项正确。结合文本二关于《出关》的解读文字“在《故事新编》中隐含着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 “其余小说则与对周季三大显学儒、墨、道的思想价值的处理有关”,可知《出关》的主旨,可理解为是鲁迅对小说主要人物“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反思。结合最后一句“差不多可以说, 《故事新编》中小说人物与史籍原型的符合程度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承担程度大致是成正比的”,可知,一般情况下,当小说人物愈不符合史籍原型时,鲁迅对其思想是愈少承担,愈多拒绝。那么,再结合注释的暗示“其犹龙邪”和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可知史籍原型中的老子是超凡入圣之人。而本文塑造的老子,想爬墙出关却受阻,被迫讲学,被迫写讲义,处处受窘,狼狈不堪。小说里的老子与史籍原型的老子有很大不同。加上注释里的鲁迅自述“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做大言”,即可推测鲁迅对道家思想的态度:更多是批判和拒绝。)
7. (3分) A (A项“关尹喜对老子的思想奉若圭臬”错误。结合小说开始的暗示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便知其与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老子相去甚远。结尾关尹喜的话“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也可看出其对老子的思想不可能一开始就奉若圭臬。另外“对老子的尊重和礼待”表述不够准确。这种尊重是明面上的客气。结合下文巡警的举动“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而关尹喜也没有劝阻,可知尊重只是明面上的。B项正确。“像一段呆木头”既写外貌,也暗示人物“呆拙”的内在精神: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处处受窘;而对祥林嫂的描写“眼珠间或一轮”,也体现人物鲜有生气,精神麻木。C项正确。以神态和动作描写,来刻画听讲时的滑稽之态,很有画面感。D项正确。文本既引述《道德经》原文,又有“讲卫生” “图书馆” “优待老作家” “恋爱故事”等现代话语,古今杂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8. (6分)①满含期待:众人齐聚大厅的屋子,并备好笔,刀和木札,预备抄讲义,屏住呼吸,侧耳倾听,充满期待; 2诧异惊讶:在听讲初期,众人面面相觑,感到惊讶和意外,没有料到老子的讲学内容是“道";③不胜厌烦:众人对老子的讲学愈发失去兴趣,心生失望和厌烦,显出苦脸,但又无法中断讲学,只能继续熬着,继续听讲。④如释重负:在老子宣布讲学结束后,众人双腿早已麻木,又惊又喜,如蒙大赦。
【评分说明】
本题模仿高考题目蒋子龙《记忆里的光》命题。原题目是“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题型本质是一道情节梳理题。正确梳理和概括听讲过程中众人的行为变化和心情变化脉络,即可得分。划线处各1分。
9.(6分)①人物塑造新。传统文化中的老子是超凡入圣的道家先圣,而文本塑造的老子在关上处处受窘,狼狈不堪,徒有大言却未能解决现实的困境,削弱了圣贤身上的神圣光环,颠覆了老子的传统形象。2情节设置新。《列异传》中的老子情节非常简略,而本文采取细节虚构,扩充情节,让老子爬墙出关却受阻,受迫讲学和写讲义,稍显戏谑,而又寄寓讽刺。③主题表达新。《列异传》的故事充满宗教神话色彩,而文本通过老子及其思想在现实中处处受窘的故事,暗寓作家对道家思想的批判和反思,深化了主题。④表现手法新。本文既查考典籍,取材于传统典籍和历史典故,又不时掺入现代词语,古今杂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作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
【文本一:出关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文本一:伏击阅读答案11-26
文本一:《碑》阅读答案01-30
《一件小事》阅读答案01-14
天宫一号阅读答案01-15
母亲的答案阅读题答案02-02
新叶阅读答案07-23
母爱阅读答案07-24
式微阅读答案07-30
《中年》阅读答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