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阅读理解>阅读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时间:2021-01-28 15:00:4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委而去之__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

  ④多助之至 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以”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3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3分)

  答: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委:放弃 ②畔:通“叛”,背叛③兵:兵器④至:极点

  小题2:(3分)D

  小题3:(4分)(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小题4:(3分)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委”是古今异义字,应译为“放弃”。 “畔”是通假字。“兵”在文言文中根据语境应译为“武器”,“至”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与今义不同,应译为“极点”。

  小题2:试题分析:“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以”表目的,译为“来”。其它三项应译为“凭借”。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兵革之利”等。“兵革之利”中的“兵革”指“武器装备”。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人和”是文中所谈论的战争取胜的三因素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即“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我们举例时,只要举众人一心,取得最终胜利的例子即可,如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抗日战争”等。当然现实中的众志成城,取得成果和胜利的例子也可以,如抗洪救灾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2分)

  例句:亲戚畔之 A.同舍生皆被绮绣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小题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答案

  【小题1】①护城河。②限制。

  【小题2】C

  【小题3】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小题4】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池”是古今异义字,应译为“护城河”,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水塘”讲,如“池鱼之殃”。 “域”在文言文中根据语境应译为“限制”,在现代汉语中常理解为“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如:域外、地域、领域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例句中“畔”是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A项中“被”是通假字,通“披”,“穿上”的意思;B项中“信”是通假字,通“伸”,“伸张”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亲”是指“当作亲人(一样关爱)”,第二个“亲”是指“自己的亲人”;D项中“得”是通假字,通“德”,“感激”的意思。只有选项C中的“亲”不是通假字,与例句划线字的用法不同,所以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用法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词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根据语境去推断也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之至”(到达极点)、“亲戚”(古意:直系亲属,今意:旁系亲属);“畔”(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之”(他指失道之人,不得民心的人)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选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3

  【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问题】

  1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委】而去之(▲)

  (4)攻亲戚之所【畔】(▲)

  1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孟子“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5.(1)包围

  (2)护城河

  (3)丢下

  (4)通“叛”,背叛

  16.有道德的人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没有道德就很少有人帮助他。

  17.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标准:第15题4分,每空1分。第16题2分,第17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4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文中“域民”、“固国”、“威天下”的解释全错的一组是( )

  A.领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风的天子

  B.限制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风的天子

  C.领域里的百姓、巩固国防、威风的天子

  D.领域里的百姓、牢固的国家、威震天下

  2.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必胜”根本原因是(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失去道义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会背叛他。(意对即可)

  3.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夫环而攻之 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3)委而去之 委: (4)寡助之至 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答案:

  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

  18.C

  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

  20.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日历》阅读答案

2.道行阅读答案

3.《做客》阅读答案

4.信任阅读答案

5.《星星》阅读答案

6.《娘亲》阅读答案

7.于园的阅读答案

8.《望夫石》阅读答案

9.《春风》阅读答案

上一篇:天鹅阅读答案 下一篇:生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