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能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数学思考:能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梳理,再现知识。
1、复习一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两条信息,生根据这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梳理。
比较归纳各题的相同点。
板书:找出单位“1”
2、复习二、三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蜡笔画有80幅B、水彩画有50幅
35
C、水彩画比蜡笔画少— D、水彩画是蜡笔画的—
88
让学生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探讨。
屏幕出示四种情况。(略)
(3)总结梳理。
以上各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后两条板书)
(4)类推延伸。
教师点拨:如果把以上几道应用题分率句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这说明什么?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1”,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术或方程来解答。
三、加强联系,综合应用。
1、迁移方法,完成练习卷上的第1题练习。
(1)生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订正。
(2)师小结。
2、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1)生独立思考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2)师点拨:废品率、合格率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纸上的第2、3、4题。
2、讲评。
五、总结归纳。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指导看书P111的例4,并补充完整。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找出单位“1”;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3、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倡“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样,要上好数学复习课,也应该切实转变复习方式,突出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才能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现结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无论是学生对各种解题方法的探索和理解,还是让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都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交流、讨论等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2、应用题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需要的数量关系式或等量关系式。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学生的方法如何多,因为解决办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种办法来分析。如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通过画示意图来理解题意。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思考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中呈现的画线段图、画示意图、抓关键字或词来理解和分析应用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识。
3、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巩固练习,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促进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二是开放性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学生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三是通过独立作业,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
一.巧设铺垫,激趣导入
1.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
2.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
3.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4.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
(2)已经看了全书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
(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
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
5.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
[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让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一)自由构建新知。
1.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
2.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为有意义。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过动脑编题——动手写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
(二)探讨交流新知。
1.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
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
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
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
2.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介绍方法:
(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
=6(张)
(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分析:结合线段图理解“把什么看作单位“!”,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各是哪部分?怎么表示的?)
15×(1—3/5)
=15×2/5
=6(张)
整个方法介绍过程中,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
3.小结:刚刚由于全班的共同努力,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真是聪明!看来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刚刚那一小组的题目的,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自由发言)
那对于刚刚的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黑板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的每个解题过程后面渡藏着那个经典的解题思路、方法,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影象投射在所写的算式、线段图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题并说出解题意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方法中,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得意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小组展示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比赛展示中形成,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灵活运用新知。
1.小记者发言:谢谢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参与讨论,然后听了大家介绍的好方法,体会到了解答应用题的乐趣。领略了你们班同学的风采,收益非浅,表示感谢!(拿出“智慧奖、创意奖”等奖状感谢刚刚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疑:还剩下的问题能帮忙解决吗?
2.学生解答剩余的题目,拓展、巩固对新知的理解。(自由发言、交流)
4.小记者兴致昂然,想展示一下自己学到的本领,请其余同学出题来考他。(学生出题,视平台展示)
4.创设情景:小记者解答有困难(数量关系出错,对应分率出错)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突出强调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理清数量关系,理清对应分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表现颁发奖状,与我们的例题浑然一体,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设立小记者遇到困难,突出强调今天所学的知识的重点。这一活动,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三.巩固应用(略)
小记者出题:看同学们表现那么棒,考官做的那么溜,也想当会考官,你们敢不敢应战?(多媒体演示出题)
[总体设想]:
我设计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是为新授部分服务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一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方面比较困惑的知识话题导入新课,从“解答应用题关键所在”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他们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关键句编题并思考如何解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得出解答的方法。从自己质疑——解疑问——汇报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双基训练扎实。教学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习的课程渠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注重学习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整个学习过程,从问题导入,引出新知,到自由探讨新知,解决问题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和辅助。学生是整节课引发的一环有一环,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性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12一132页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有联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2、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教学关键: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使知识建成网状结构
1、口答:(打开投影仪)
(1)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几种?哪三种?
(2)解答这三种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准单位"1",弄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
(3)解答这三类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2、(l)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女生10人,男生4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10人,是男生人数的士,男生有多少人?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①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4,女生有多少人?
②某班有男生40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③某班有女生30人,比男生人数少言,男生有多少人?
以上这两组题把分数应用题全部展示出来,教学时可先出示第(1)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口头列式并比较异同,生答师板书:
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而后出示第(2)题的3个小题(打幻灯),让学生试做,再和第(1)题的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三个小题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解答这三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然后根据这三个基本关系式进行解答。
[评析:根据以上复习,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从简单到复杂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样既梳理了知识,又沟通了联系,通过对知识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和梳理,使知识构成了网状结构,促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进一步理清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抓住结构特征,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1)某用户三月份用电100度,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①100×1/10?
②100×(1—1/10)?
③100×(1—1/10+1)?
(2)某用户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00度,正好节约了1/10,
①100÷1/10?
②100÷1/10×(1—1/10)?
③100÷1/10×2—100?
(3)某用户四月份用电90度,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10,?
①90÷(1—1/10)?
②90÷(1—1/10)×1/10______________?
③90÷(1—1/10)+90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口述,集体订正,比较异同)
2、根据补充的条件或问题列式计算:(发散思维,提高能力)(用幻灯逐题打出)
__________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___________?
(1)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几分之几?
(2)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运来的苹果是桔子的几倍?
(3)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4)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5)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运来的桔子有多少吨?
(6)某商店运来苹果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7)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8)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9)某商店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0)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苹果多少吨?
(11)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桔子多少吨?
(12)某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10吨,运来的桔于比苹果少,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3)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了比苹果少,求运来的苹果有多少吨?
(14)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15)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的平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16)某商店运来桔子10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两种水果共运来多少吨?
(17)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苹果有多少吨?
(18)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桔子有多少吨?
(19)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多少吨?
(20)某商店运来桔子和苹果共18吨,运来的桔子比苹果少,求运来的苹果比桔子多多少吨?
以上各题采用先让学生试做,然后老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①先找出单位"1"的量
②谁和单位"1"的量相比
③确定算法:a: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b: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④确定算法(或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3、发展题(用幻灯逐题打出)
(1)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多2千米,还剩了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2)要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3/5少2千米,还剩下12千米没有修,求这条路有多少千米?
教师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试做,估计有一部分同学会列出错误算式:(12—2)÷(l—3/5),此时,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应再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发现两题仅一字之差,列式却不同,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画图分析解答。
通过以上两小题的讲解,使学生在找准单位"1"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灵活掌握"量率对应"。
三、课堂小结,再次构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师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甲生答: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
乙生答: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然后看谁跟单位"1"的量相比,它相当于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
丙生答:根据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确定算法。
丁生答:有些灵活题还要通过画图,找出"量率对应"再解答。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的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二第8题,指名学生口算。
2.列含有未知数j的方法解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170后得150,这个数是多少?
(2)280加上某数后等于400,求某数。
(3)135比什么数多287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这类题时,都要先用刀表示未知数,再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然后求出未知数x。
3.揭示课题。
我们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时,也是按这样的步骤来解答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练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解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二第9题。
指名读题。
提问:按照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你能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应用题时你是分哪几步的?x一720=280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一批货物,运走30吨,还剩15吨。
(2)原有货物30吨,运来一批后,一共45吨。
(3)原有货物45吨,运走一批后,还剩30吨。
(4)篮球比足球多20个。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00本。
3.练习补充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三年级多植18棵,三年级植多少棵?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五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植多少棵?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列等式时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道题列的等式,为什么第(1)题是x+18=96,而第(2)题要用x一18=967(或第(1)题是96一x=18,而第(2)题要用
x一96=187)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比多、少的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谁比谁多(少)几的条件想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等式解答。
4.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然后要求用直接列算式计算和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直接列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哪一种方法是顺着题意想的?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只要顺着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这样想,思考过程比较容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谁来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时要分哪几步?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0、12题。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画图理解题意
2.指名叙述解答过程.
3.列式解答40-40× 40×(1-)
教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变式引出例
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读题
2.画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4.教师提问: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三个量是什么?可以怎样列方程?
(1)解:设买来大米千克.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2)买来大米的重量×剩下几分之几=剩下的重量
学生自己解方程并检验.
答:这袋大米重40千克.
(二)归纳总结.
例6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而已知剩下的量和吃了的分率,要求的恰好是单位“1”的重量,所以不能直接用乘法直接乘,可以列方程解答.或是找准和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解答。
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三、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面各题的等量关系和对应关系.
1.某修路除要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还剩24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等量关系:
一条路的长度-已经修的米数=没修的米数
一条路的长度×没修的分率=没修的米数
对应关系:
剩的米数÷剩下的分率=全长的米数
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露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杆长多少米?
选择正确的列式.
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还剩300头,这个畜牧场共有肉牛多少头?正确列式是()
解:设共有肉牛()头。
四)巩固反馈
课本第76页的第2题。
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6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材第145页期末复习第13—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学过的应用题及其结构,加深理解对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推理并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的应用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要先算的中间问题,进一步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解答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整理思路。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三步计算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解答时可按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小结:这两题都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而第(2)题有一重复条件,所以也可以两步计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复习第14题。学生读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1)题根据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条件又可以怎样想
第(2)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小结:这两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但第(1)题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第(2)题的互换,所以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问题:即6天装配电脑的台数要先求出来。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道题。
山边林场栽槐树和杉树各12行,槐树每行24棵,杉树每行30棵。栽的槐树和杉树一共多少棵
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两种方法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
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来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来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时,要根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尽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学期学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如果有一个条件是两个数量共同的条件,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五、课堂作业
1.期末复习第15题。要求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复习第16题。要求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7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
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要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复习准备呈现解应用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用算术法解和用方程解,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解法的根本区别点,是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还是从等量关系出发思考问题,第二个环节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同一道题,让学生理解用等量关系分析这类应用题要简单、容易得多,从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三个环节就紧紧抓住等量关系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从中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四个环节是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解题步骤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放手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形成在层次、有坡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知识发展逻辑顺序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学解应用题工程问题思路指点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问题”,一般是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们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程问题是小学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面列举有关练习中常见的几种题型,分别进行思路分析,并加以简要的评点,旨在使同学们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例1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两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天?
[思路说明]①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1”。甲队修建需要12天,修建1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2;乙队修建需要20天,修建1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20。甲、乙两队共同修建1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2+1/20=2/15,工作总量“1”中包含了多少个2/15,就是两队共同修建完成这项工程所需要的天数。
1÷(1/12+1/20)=1÷2/15=15/2(天)
②设这项工程的全部工作量为60(12和20的最小公倍数),甲队一天的工作量为60÷12=5,乙队一天的工作量为60÷20=3,甲、乙两队合建一天的工作量为5+3=8。用工作总量除以两队合建一天的工作量,就是两队合建的天数。
60÷(60÷12+60÷20)=60÷(5+3)
=60÷8=15/2(天)
评点这是一道工程问题的基本题,也是工程问题中常见的题型。上面列举的两种解题方法,前者比较简便。这种解法把工作量看作“1”,用完成工作总量所需的时间的倒数作为工作效率,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和,就可以求出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求解。
练习: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2天完成,丙队单独修要15天完成,甲、乙、丙三队合修,需要几天完成?
例2一项工程,甲队独做8天完成,乙队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做,多少天完成全部工程的3/4?
[思路说明]①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1”,甲队独做8天完成,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8;乙队独做10天完成,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0。甲、乙两队合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8+1/10=9/40,工作总量“1”中包含多少个甲乙效率之和,就是甲乙合做所需要的天数。甲乙合做所需时间的3/4,就是甲乙合做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的时间。
1÷(1/8+1/10)×3/4
=1÷9/40×3/4=10/3(天)
②把甲、乙两队合做的工作量3/4,除以甲、乙两队的效率之和1/8+1/10=9/40,就是甲乙合做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要的时间。
3/4÷(1/8+1/10)=3/4÷9/40=10/3(天)
评点思路①是先求出两队合做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再用乘法求出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的时间。思路②是把“3/4”看作工作总量,工作总量除以两队效率之和,就可以求出完成全部工程的3/4所需的时间。两种思路简捷、清晰,都是很好的解法。
练习: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队需8天,乙队需12天。两队合干了一段时间后,还剩这项工程的1/6没完成。问甲、乙两队合干了几天?
例3东西两镇,甲从东镇出发,2小时行全程的1/3,乙队从西镇出发,2小时行了全程的1/2。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才能相遇?
[思路说明]①由甲2小时行全程的1/3。可知甲行完全程要2÷1/3=6(小时);由乙2小时行全程的1/2,可知乙行完全程要2÷1/2=4(小时)。求出了甲、乙行完全程各需要的时间,时间的倒数便是各自的速度,进而可求出两人速度之和,把东西两镇的路程看作“1”,除以速度之和,就可求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相遇时间。
综合算式:
1÷(1/(2÷1/3)+1/(2÷1/2))
=1÷(1/6+1/4)=1÷5/12=12/5(小时)
②由甲2小时行了全程的1/3,可知甲每小时行全程的1/3÷2=1/6;由乙2小时行全程的1/2,可知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2÷2=1/4。把东西两镇的路程“1”,除以甲、乙的速度之和,就可得到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相遇时间。
综合算式:
1÷(1/3÷2+1/2÷2)
=1÷(1/6+1/4)=1÷5/12=12/5(小时)
评点本题没有直接告诉甲、乙行完全程各需的时间,所以求出甲、乙行完全程各需的时间或各自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打印一份稿件,小张5小时可以打完份稿件的1/3,小李3小时可以打完这份稿件的1/4,如果两人合打多少小时完成?
例4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独做18天可以完成,乙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思路说明]把一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1”,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乙合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6,甲独做18天可以完成,甲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8。把甲、乙工作效率之和,减去甲的工作效率1/18,就可得到乙的工作效率:1/6-1/18=1/9。工作总量“1”中包含了多少个乙的工作效率,就是乙独做这项工程的需要的时间。
1÷(1/6-1/18)=1÷1/9=9(天)
评点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工程问题的主要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知识及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工程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独做的队或个人的工作效率,然后用工作总量“1”除以一个队或个人的工作效率,就可以求出一个队或个人独做的工作时间。
有的同学在解这道题时,由于审题马虎,而且受基本工程问题解法的影响,错误地列成:1÷(1/6+1/18),这是同学们应引起注意的地方。
练习:一批货物,用大小两辆卡车同时运送,5小时可以运完。如果用小卡车单独运,15小时可以运完。问大卡车单独运几小时可以运完?
例5加工一批零件,单独1人做,甲要10天完成,乙要15天完成,丙要12天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人合做5天后,剩下的由丙1人做,还要几天完成?
[思路说明]题目要求剩下的工作量由丙1人做,还要几天完成,必须知道剩下的工作量和丙的工作效率。
加工一批零件,单独1人做,甲要10天完成,甲一天加工一批零件的1/10;乙要15天完成,乙一天加工一批零件的1/15;丙要12天完成,丙一天加工一批零件的1/12。甲、乙合做一天,完成这批零件的1/10+1/15=1/6,合做5天完成这批零件的1/6×5=5/6,工作总量“1”减去甲、乙合做5天的工作量,就得到剩下的工作量。把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丙的工作效率,就可以求出剩下的工作量由丙1人做还要几天完成。
综合算式:
[1-(1/10+1/15)×5]÷1/12
=[1-1/6×5]÷1/12
=1/6÷1/12=2(天)
评点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工程问题中的主要题型之一,也是升学或毕业考试中最常见的试题之一。它的特点是求剩余部分的工作量完成的时间。关键是正确求出剩余部分的工作量。从工作总量“1”中减去已完成的工作量,就是剩余部分的工作量。有的同学由于审题不细,又受前面几例工程问题的解法的影响,容易错误地列成:[1÷(1/10+1/15)×5]÷1/12.
练习: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要8天完成,乙独做要7天完成,丙独做要14天完成,三人合作2天后,甲因病休息,乙、丙两人继续合做还要几天完成?
例6一件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现在甲、乙合作2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独做又用8天正好做完。这件工程如果由甲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
[思路说明]一件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可知甲、乙合作1天完成这件工程的1/6,甲、乙合作2天,完成这件工程的1/6×2=1/3。用工作总量“1”减去甲、乙合作2天的工作量1/3,所得的差1-1/3=2/3,就是余下的工作量。又知余下的工程由乙独做用了8天正好做完,用余下的工作量除以8,就可以求出1天的工作量,即乙的工作效率。把甲、乙工作效率之和减去乙的工作效率,就可得到甲的工作效率。求出了甲的工作效率,只要把工作总量“1”除以甲的工作效率,就可得到甲独做这件工程所需要的天数了。
综合算式:
1÷[1/6-(1-1/6×2)÷8]
=1÷[1/6-(1-1/3)÷8]=1÷[1/6-2/3÷8]
=1÷[1/6-1/12]=1÷1/12=12(天)
评点这也是一道复杂的工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甲的工作效率。要求出甲的工作效率,解题的步骤较多,只有熟悉和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熟练掌握前面5道例题的解题方法及解题的技能、技巧,才能正确顺利地解答本题。
练习: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9天完成,乙、丙两队合做12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合做了3天,接着乙、丙两队又合做了6天,最后由丙队单独12天完成了整个工程。如果整个工程由甲、丙两队合做需要几天完成?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芦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题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含有未知数i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养鸡场养鸡500只,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只,卖出了多少
(2)张师傅和李师傅一共加工零件135个。其中李师傅加工了75个,张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完成一道,各人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应用题时,要几步?第(1)题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是怎样想的?第(2)题呢?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对照着数量关系式来列出等式。
2.应用题。
粮站运来面粉96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24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读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题里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板书:面粉的袋数+24=大米的袋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读题。
提问:例4与上面一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都是大米比面粉多24袋。想一想,例4的数量关系与上一题一样吗?
2.谁再来说一说,例4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通过重复提问,可以突出例4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提问“为什么”,有利于学生认识根据题里怎样的条件找相差关系逆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例4吗?
第一步先做什么?(板书设未知数x,并说明注意写“解”字。)
第二步要做什么?列出怎样的等式?(板书:x+24=120)
第三步求未知数x的值要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说明求出x的值不带单位名称)你是怎样想的?
写出答句。
3.你能根据题意,检验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吗?谁来告诉大家,的面粉有24袋。120一x=24)
追问:为什么可以列这样的等式?
怎样求未知数工?(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写出答句)
5.提问:今天学习的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例4可以列几种等式来解答?这两个等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这样才能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想一想,例4是根据题里什么条件来想数量关系式,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1)鸡比鸭多30只。
(2)杨树比柳树少15棵。
(3)美术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麦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里的等式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2)完成第(2)题。
读题。让学生先说数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列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强调:像上面这样的几道题,都要先根据题里“谁比谁多或少多少”想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
3、练习十二第5题。
说明要求,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
提问:第(1)题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列等式的?第(2)题呢?
四、课堂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做?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6—7题。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形式: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一、教学过程
1、铺垫:在旧知的复习中,为学生主动进行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准备题(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xx年全世界约有20xx只,我国占其中的1/4,我国约有多少只?
教学过程:
①用线段图表示题意,以10厘米为一段,这条线段一共要画几厘米?(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作图)
②用去是什么意思?(请一个同学上来把它表示出来)③用去多少吨是求线段中的那一部分?谁愿意上来把它画出来?
准备题(2):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60次。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数?
教学过程:
①准备题(1)反映了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作图时只要画一条线段。这一题反映了什么关系?应画几条线段?
②先画什么?为什么?(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作图)
③画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时先画什么?
④60次应画多长?谁愿意上来把它画出来?
⑤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求线段图中的那一部分?
准备题(1)、(2)作图并分析后要求学生用1分钟时间列出两道题目的算术并计算(两人板演),然后讲评并表扬做得全对的同学,同时对个别同学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2、探求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例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xx年全世界约有20xx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
教学过程:
①例4与准备题(1)相比有何变化?
②线段图应该怎么改?你会改吗?(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改)
③这道题老师不讲你会做吗?(请两个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下面做,不会的可以看书。)
④作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试试看。
⑤作好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⑥讨论、讲评试做情况,对两种方法全对的同学进行表扬,最后看书并填写书中空白部分。
例5: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数?
教学过程:
①例5和准备题(2)相比有何变化?
②线段图应该怎么改?谁会改请你上来指导老师改?
③全班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a、把谁看作单位“1”?
b、怎样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的?
c、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d、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
④选两个讨论小组,每组各推选两人,每人各用一种方法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做。讨论、讲评试做情况,对讨论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讨论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希望。
3、深化: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使新知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过程:
①引导学生对比每个例题的两种解法,发现在解题思路上不同的是:一种是先求分率,用乘法分配率可以看出两种解法的联系。指出今后两种解法中你认为那一种方便你就用你一种。
②引导学生对比例题和准备题发现今天讲的比过去讲的要复杂一些,讨论复杂在何处。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与准备题比较,找出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板书课题)
2、这样的应用题与前边学习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区别?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
四。课后作业:
练习十七第1———4题。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07-08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4-07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4-09
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03-27
数学难题解法大全之复杂分数应用题04-18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03-28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01-07
分数应用题教学经验03-22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