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试题>数学试题>《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时间:2022-08-29 09:18:27 数学试题 我要投稿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认识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弄清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隐藏的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看!森林里有一群小兔子,它们也出来找吃的了。

  出示:白兔5只,黑兔比白兔多5只。

  2、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2)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学信息的?(学生分析黑兔比白兔多5只的含义)

  (3)信息中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吗?你怎么想的?

  (4)你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说,师用黑板条出示)

  ①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只?

  ②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两种兔共有多少只?

  (5)这些问题中,哪个一步能解决?哪个不能一步解决?(生说)

  3、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师指②

  二、合作探索,研究问题:

  1、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呢?在小组内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用不同方法分析(线段图、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分析方法:

  (1)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这道题的?

  生:我们组是用画线段图方法来分析的。

  师:那好,请你到前面边画图边分析,好吗?

  白兔

  5只共?只

  黑兔

  多5只

  (2)师:他们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的。其他组的同学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们组是从条件入手分析的。

  师:你能分析吗?指名分析。

  师:他是从条件入手分析的,他分析的多完整呀!

  (3)师:还可以怎样分析呢?

  生:我是从问题入手分析的。指名分析。

  师:他分析的真准确。谁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再来分析一遍。

  指名两人分析。

  3、 解决问题:

  (1)能把你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

  (2)指名板演:

  ① 黑兔有多少只?5+5=10(只)

  ② 两种兔共有多少只?10+5=15(只)

  (3)指名讲解,师追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求黑兔的只数?也就是说黑兔的只数是解决两种兔共有多少只的什么?(中间问题)

  谁再说说解决两种兔共有多少只的中间问题是什么?

  4、 讨论比较:

  大家观察比较一下第①和②小题,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充分讨论,认识到:这两道题的条件相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第(1)题只需一步解答;

  第(2)小题却要分两步计算,问:在解答过程中,哪个条件用了两次?为什么用两次?其中黑兔的只数用了两次,即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求异拓展:

  小兔子们又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出示线段图:

  白兔

  5只 共?只

  是白兔的2倍

  黑兔

  (1) 你先看图说说图意、指名说。

  (2)你能分析解答这道题吗?自己分析、解答。

  (3)指名分析、解答。师追问:解决共有多少只的中间问题是什么?哪个条件用了两次?为什么用两次?

  2、开放练习,灵活组合:

  小兔子们看同学们这么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看看是什么?

  出示:

  ① 海棠花12盆;②杜鹃花比芦荟多10盆。③茉莉花的盆数是海棠花的3倍;

  ④芦荟8盆;⑤月季花比海棠花少6盆;⑥蝴蝶兰的盆数是芦荟的2倍。

  师:你知道海棠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多少倍吗?

  自己分析解答;指名汇报。

  你能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吗?自己提问题、解答。

  四、总结收获:

  1、 你有什么收获?

  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师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从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里给出的已知条件,确定出哪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先求出中间隐藏的条件,再进行计算。)

  五、课外实践作业:观察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的本领,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六、板书设计:

  含有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① 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只?

  5+5=10(只)

  ② 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两种兔共有多少只?

  白兔 ①黑兔有多少只? ①黑兔有多少只?

  5只 共?只 5+5=10(只) 52=10(只)

  黑兔 ②共有多少只? ②共有多少只?

  多5只 10+5=15(只) 10+5=15(只)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3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9-12题。

  教学目标:认识和解答先求两个数的总数(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求它与另一部分的相差数(或和,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这类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

  (1)学校卖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和皮球一共买了多少个?

  (2)学校买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比皮球少买了多少个?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订正时,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解答两步应用题,可以看问题,想需要的条件,确定先要求的中间问题,求出中间问题后,再根据求题里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的结果。

  3、出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2)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

  (3)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

  让学生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4、揭示课题:

  我们根据看问题想条件的方法,可以找到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怎样算。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发展题练习

  (一)1、出示:

  少先队员种了24棵蓖麻,还种了2行向日葵,每行4棵。

  1、学生读题,思考:这题有几个条件?

  2、缺少一个什么?(问题)

  3、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第98页第10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要求“楼上的座位比楼下少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学生列式解答。

  (三)书第98页第12题

  1、学生说图意

  2、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3、思考讨论:

  (1)戴眼镜男孩和扎辫子女孩各用了多少钱?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2)要求戴帽子男孩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必须先算什么?

  三、作业:第98页第11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4

  《两步计算应用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页例1。

  教材分析

  本应用题是学生过去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即由原来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引申到求比两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教材主要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比较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该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怪课后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节课有点像数学课,又有点像班队课,还有点像思品课。”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由于例1的内容较为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了2元钱, 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师: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了( )小邻居。

  师: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

  (出示线段图,图略)

  师: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 )元钱。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青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 )元钱。

  师:谁愿意说说?(生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在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了,也想请她们帮帮忙。

  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买鱼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

  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服,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正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4、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比较三组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生完成例1)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生自练,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的不同列式)师:谁愿意来说说?

  逐题出示:① 8+6=14(个) ② 8+6+9=23(个)

  14+7=21(个) 23+7=30(个)

  师: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那如何改题目呢?

  2、师: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

  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

  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师: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学生设计)

  师: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

  四、课堂总结

  师: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5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6

  设计理念: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未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们都去了什么地方?能告诉老师和同学吗?

  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真不少,玩的也很开心。(出示课本第2、3页的情景图)假期里的儿童乐园也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请你仔细观察,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

  (质疑):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根据两个信息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很快就解决了,可是有些小朋友根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很多的小朋友,那到底是什么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看木偶戏)

  二、交流信息,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师: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发现了原来有22个同学在看木偶戏,走了6个,又来了13个小朋友。

  师:根据你们看到的这些情景,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谁想试一试?

  生1:有多少人在看戏?

  生2: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2、同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你们是怎样想的?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各组讨论情况)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谁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1:我们是用原来看木偶戏的22人,去掉去沙包的6人,然后再加上看戏的13人,就是现在看木偶戏的人数。

  生2: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们是用原来看木偶戏的22人,加上又来看戏的13人,然后再减去去丢沙包的6人,就是现在看木偶戏的人数。

  师:看来你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么你们用算式计算出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老师巡视)

  师展示学生计算的过程并板书:

  (1)22+13=35(人) 35-6=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13-6=7(人) 22+7=29(人)

  (4)22+13-6=29(人)

  (5)22-6+13=29(人)

  3、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前三种是分步列式而后两种是综合式。①和④想法一样,②和⑤想法一样。前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师: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同桌交流)

  通过比较优化几种解法。

  4、小结:你发现今天所解决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吗?

  三、实践应用

  师:木偶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看参加接力赛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1、第6页第1题:(课件演示:接力赛)

  1)说说图画的意思,寻找信息和问题后,列出相应的算式。

  2)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第7页第4题:

  玩累了,还是来到休息室里休息一下吧?看好学的小朋友一起又在讨论数学问题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看足球赛)

  1)解决这道题,有什么困难?

  2)求中国队的总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3)填写统计表

  4)通过这个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四、总结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拓展:

  观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7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习新课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解题方法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好的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求,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

  (2)找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根据做题情况,进行指导。

  3.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出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分析的。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题思路相近,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须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习准过程中,安排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按照

  (1)认真读题;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明确找准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8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习: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习: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1:会。36-8=28(人)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2:有,36+12=48(人)48-8=40(人)

  生3:还有,12-8=4(人)36+4=40(人)

  师:说得真精彩!

  [说明: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例如,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生:好!(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6支红铅笔)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拼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本人将课前的单人游戏转变为合作游戏。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生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以游戏结束,使学生再次达到学习高潮。

  二、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本人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从进入画面开始,学生就像身临其景,很容易就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立刻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生:好!(兴致雀跃)(电脑显示情景)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生:皮球。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看着电脑一步步的演示,学生很快就编出一道应用题,生:商店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有利于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成应用题来解答;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比起只是文字的呈现显然来得更生动、活泼、有趣多了;也是因为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被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又如,在例题教学完后的对应练习中,我选择了一道和购物有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继续利用例题出现的情景来强化新知。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电脑显示题目)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本人教学中设计了一道乘车问题练习。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9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教具和学具

  写有复习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了24张画,平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指出问题部分小明家里有图书35本,借给小兰10本,又借给小红5本,还剩多少本?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了26个,第二天卖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2)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鸭?

  (3)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从岸边游下6只,这时池塘里有鸭多少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0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例3,想一想,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这一类应用题里不同情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一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找准中间问题,进行有序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根据出示的条件,提出问题。

  白兔有24只,黑兔有8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列式计算。

  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2、根据线段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1)

  (2)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目中讲了哪几种果树?桃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

  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与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树?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合并成:

  指出:这表示的就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数。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应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看线段图,根据果园里有桃树78棵和梨树有26棵这两个条件,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指名学生说出78、36和114各表示什么。

  提问:求出了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第二步应该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来求苹果树有多少棵?怎样求?

  要求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写答句。再要求学生说说分析过程。

  2、讨论。

  (1)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20棵,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2)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的2倍,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3、比较。

  提问:比较上面的三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略)。

  (通过三题的比较辨析,让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即基本的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同时,同中导异,由于第三个条件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也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在认真审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来解答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P91练一练第1、2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先算什么?)

  2、做练习二十第3题。

  3、先补充条件,再解答:(随机安排)

  动物园里有8只大象,12只长颈鹿,,猴子有多少只?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根据题里的两个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2、4题。

  板书设计:两步计算应用题

  (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2)苹果树有多少棵?

  114-20=94(棵)

  答:苹果树有94棵。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1

  教学内容:第81、8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题练习

  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

  学生提问题,并列式解答。

  2、师:刚才同学们补了一个问题成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再补充一个相关的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3、思考:一道应用题至少需要几个相关的条件?几个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根据和,可以求出。

  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这道题和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的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2、教师:

  提问: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我们是这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再让学生看书,读一读书上的思考过程。

  3、教学“想一想”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第一步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比较与例1的异同点,以及解题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三、四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2

  教学内容:复习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应用题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做复习第6题

  (1)学生读题。

  (2)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怎样想。

  (4)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两题里求已经铺的米数算法不一样。

  2、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还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看哪个数量还不知道,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组织练习

  1、做复习第8题,

  (1)清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每道题各是怎样想的。

  2、讨论复习第9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3、讨论复习第10题

  问: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补充成一步或两步计算应用题。

  四、讲解思考题:

  (1)说出图意。

  (2)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妈妈比小英大几倍?妈妈比小英的多少岁?

  (3)从线段图上,你知道小英是多少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进一步知道了些什么?

  六、作业:

  复习第7、9、10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二种解答方法,即减去两个数的和。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第二种解答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减去两个数的和”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写有准备题和巩固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说出算式)

  (1)书架第一层有600本故事书,第二层有200本。

  (两层共有故事书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比第二层多多少本?)600-200

  (第一层的故事书是第二层的几倍?)600÷200

  (2)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

  (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

  (做纸花比做小旗多用几张?)11-9

  (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

  (还剩多少张?)30-11-9

  2.以旧引新

  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教师指出: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要求还剩多少张,可以从总张数30里先减去做纸花用去的11张,再减去做小旗用去的9张,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张。接着教师设疑:“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师同时将例题完整地出示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3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先试着让学生画出图,再说说算法。教师同时将正确画法和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1)做纸花和小旗共用多少张?(11+9=20(张))

  (2)还剩多少张?(30-20=10(张))

  答:还剩10张。

  2.画一画,做一做

  小小图书箱有图书85本,上午借出32本,下午借出26本,还剩多少本?

  (1)用上题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图上画出先算的那一部分。

  教师出示题目和要求后,可请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做一做的题完成后,可请同学们再说说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借出多少本,再算借出后还剩下多少本)

  3.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同类型题“副食商店有食盐32袋,上午卖出11袋,下午卖出14袋,还剩多少袋?”

  先让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解题方法想一想,说一说。要求还剩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需要知道商店有食盐多少袋和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应该先算上、下午共卖出多少袋,再算还剩多少袋)

  4.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以上三个题的研究学习,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算理和算法已经基本掌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今天学习的第二种解法的特点,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店有95瓶汽水,上午卖了36瓶,下午卖了45瓶,还剩多少瓶?

  (1)用上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先算上午和下午共卖了多少瓶汽水)

  (2)请画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的部分。

  2.第二组题:用第二种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1)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2)服装店运来200米花布,做儿童服用了54米,做婴儿装用了46米,还剩多少米?

  3.第三组题:选择正确算式,并在( )里打“√”

  (1)学校里原有80盒粉笔,第一天用去18盒,第二天用去26盒,还剩多少盒?

  (2)商店有红书包40个,蓝书包5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第一种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学会第一种解答方法,因此新课的引入直接出示例题。学生做出第一种解答方法后,教师设问:“那么这样的题,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讨,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学活动,逐步理解第二种解答方法,最后又安排了3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强化理解算理和算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第二种解答方法。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4

  教学内容:

  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2、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2、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

  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

  教学内容:

  第84、85页练习十八第11-1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法思路,学会正确分析和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2、出示:

  停车场原来有15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开走9辆,还有多少辆?

  ①让学生列式解答

  ②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有几个条件和什么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变式练习

  1、第84页第11题

  ①学生读题

  ②同桌互说怎样解答?

  ③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为什么可以用连加?

  2、讨论练习十八第12题

  ①读题

  ②这道题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

  ③要求两天共织布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④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习十八第13题

  ①学生读题

  ②思考:

  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讨论: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讨论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1)讨论练习十八第16题

  ①读题

  ②讨论: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芸芸有邮票的张数做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三、开放题

  出示练习十八第17题:

  (1)有165人

  (2)30个座位的面包车

  (3)45个座位的中巴车

  ①学生说出图意

  ②讨论:各种车各用几辆比较合适?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2、15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相关文章: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08-26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08-25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08-28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5篇)08-27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5篇08-26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03-14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合集15篇)08-28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汇编15篇)08-27

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03-26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