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物理教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时间:2023-01-01 10:51:08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小组讨论:

  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

  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

  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点拨:

  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

  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

  跟踪训练:

  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小组讨论:

  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

  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

  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

  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

  教师点拨:

  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

  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

  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

  自主预习:

  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

  (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

  (2)潜望镜;

  (3)太阳能电站;

  (4)照镜子、

  小组讨论:

  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

  教师点拨:

  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解:

  学习指导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9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球面镜包括凹面镜和凸面镜;

  2、请举出一例说明凸面镜的应用汽车后视镜;

  3、请举出一例说明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

  小组讨论:

  1、在暗室中(或在晚上),观察平行光线分别射向凸面镜、凹面镜后的情况、

  解:平行光线射向凸面镜后,光线散开;射向凹面镜后,光线会聚、

  2、观看金属制饭勺的两面,体会球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凹面镜可成多种像,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教师点拨:

  1、球面镜可以看成是由一个个非常微小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整体,这样就可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理解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2、可以根据球面镜实物来了解球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而可以理解为什么凸面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跟踪训练:

  如图a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b),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原理、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如图c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会聚的作用、

  (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认真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到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图中的甲(填“甲”或“乙”)所示、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2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在复习上节课基本概念(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教学器材】

  平面镜、手电筒、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

  (5)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法】

  引导、设问、点拔。

  【学法】

  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手掌中放一块1dm2大的平面镜,背对学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提问:我没看大家,怎么会知道你们的表现呢?

  镜子能发生光的反射,那么,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呢?出示幻灯片1。

  幻灯片1

  不知大家有没有玩过这样一个小游戏,下课用小镜子照同学,可太阳光在教室外面,你是怎样把光照到同学的脸上的呢?

  演示实验:用手电照玻璃。

  提问:

  大家知道光的反射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那么,你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利用反射现象的实例吗?

  师:对平面镜大家太熟悉了,我们每天早上都要用到,学校在大厅里放了大的平面镜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关于它的成像大家有什么疑惑点吗?

  学生思考,说理由,提出问题。

  板书:平面镜成像。

  分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组内分工,边讨论、边设计探究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最佳的设计。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点拨。

  师生评价、交流:小组选代表上台演示探究过程,得出结果。(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

  知识点总结: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大小相同。(等大)

  出示幻灯片2。

  师问:A点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哪些光线射到了平面镜上?

  学生选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提示:两条反射光线能否相交?如人眼恰好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路径上,画出一只眼睛。人眼是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A'处射来的。

  学生画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得交点A'。

  指出这个点在镜后实际并不存在,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是一个虚像。

  补充知识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板书)

  平面镜知识的拓展:(出示幻灯片3)。

  师:利用手面镜来改变光路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电影《地道战》中游击队员使用的潜望镜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那么潜望镜中的平面镜是怎样放置的?

  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能力、知识等)收获最大?在探究中你是怎样进行的呢?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下图中物体所成的像。(出示以下幻灯片4)

  3.学生范读:"STS:凸面镜和凹面镜"后布置作业:

  (1)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一潜望镜。

  (2)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规律"。

  要求:①器材自己选定。

  ②要有完整的探究报告。

  ③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3

  学习目标:

  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知道潜望镜、万花筒的光学原理

  技能目标 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重 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 点

  “像”的概念,区别实像和虚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

  3. 光路可逆

  二、导入

  学生 观察课本P54照片

  设问 湖中的倒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与湖面上的景物对称?

  展示 表面平的镜子、玻璃板、表面抛光的金属板、平静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产生与物体对称的影子。

  这类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三、新课

  (一)、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实验1 内容 活动卡P35实验1

  记录 将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连起来,

  量出蜡烛到镜面的距离和蜡烛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实验2 内容 活动卡P35实验2

  观察 比较描画与原画的大小、左右和朝向关系

  结论 虚像、对称、大小相等

  练习 课本P56思考与练习1.2.5.

  (二)、平面镜中的像是如何产生的?

  阅读 课本P54-P55

  发光点S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镜面后的S。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人眼感到反射光线是从镜面后的S发出的,好像S在发光,S实际没有光线射出,它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物体上的每一点都会在平面镜中形成一个相应的虚像点,在平面镜中就形成了物体的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

  演示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利用物像对称性先决定像点位置,任取两根发散光线并画出反射光线。(用虚线表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提问 如果入射光线沿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情况会怎样?

  练习 活动卡P36思考和讨论1.2.

  课本P56思考与练习3.4.6.

  (三)、平面镜的应用

  阅读 课本P55

  平面镜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练习 活动卡P37探究1.2. 3.

  小结 1. 平面镜所成的像特点

  2. 平面镜中的虚像的产生

  3. 平面镜的应用

  作业

  活动卡P38家庭实验1.2.

  板 书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二、平面镜成像原因

  1.光的反射

  2.光路可逆

  三、平面镜成像应用

  课后记录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虚像的的成因及与实像的区别。

  4.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学法指导:本节主要学习了平面镜成像,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么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实验探究方面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替代法。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三、激趣导入:右图中的小女孩把头贴在桌面上,便在桌面上出现了与小女孩一摸一样的像,与头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生活中,我们站在平面镜前也能看到自己的像,通过观察,你能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

  四、自主学习

  1.自己悟一悟:观察右图,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也可以理解成反射光线是由像点直接发出的。

  2.仔细读一读:课本43页之探究,重点记住实验操作过程。(课堂上注意观察,思考教师演示实验)

  3.自己做一做:查找资料,弄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温馨提示:平面镜的成像总是与物体等大的。为什么我们离平面镜越远感觉所成的像越小?这是视觉造成的,就像我们站在路中间,越朝远处看路越窄一样。

  4.想想议一议:(1)看课本44页之虚像,对比小孔成像谈谈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2)课本43页之想想议议。

  5.仔细读一读:看课本244页科学世界初步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及其应用。

  五、当堂训练

  达标测试

  1.表面平的金镜子、玻璃板、表面抛光的金属板、平静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对光发生 反射而成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 相等;像和物体的 相等;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 的。

  3.一个人当他走面镜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空中飞行,它在湖中所成的像距该小鸟的距离是 米。

  4.利用凸面镜作为汽车观后镜是因为它可以 光线, 视野。

  5.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 面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

  能力提升

  1.如图,岸边的树在地面上有影子;小桥在水中有倒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

  2.在宾馆的长廊尽头的墙上安装了一块与墙壁等大的平面镜如图,这是利用了 原理给人一种走进无尽长廊的感觉。

  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所示,以为月

  4.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 题图 2题图 3题图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a)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1)要想研究玻璃成像的特点,关键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作法是: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 的科学方法。

  (2)实验中为了判断烛焰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所采取的措施是 。

  (3)某实验小组实验所记录的现象如图(B)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结论?为什么?

  (4)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在玻璃的同一侧,通过玻璃扳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你可以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5)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

  在休息室,听说是沈##老师开课,心中多了些期待。一是因为去年听过她执教初三专题复习《串联电路动态变化》一课,没有学生实验,没有多媒体,那节课却上得声色俱佳,思维迸发;二是因为去年她是初登讲台,教学语言就如斯干净利落;三是她灿烂的笑容,甜美的声音。

  40分钟的课,仍温暖,充实。年轻的教师,却从容,老练。

  一、教师基本技能

  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利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教师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协作实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整、清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兴趣、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辅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学生实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准备。

  3.教学语言。

  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鼓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优美,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教师举止大方,从容,热爱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融洽。

  二、学生能力培养

  1.观察能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后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模仿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考能力。

  学生根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单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根据教师提供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此思考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研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考如何设计合理实验步骤。

  3.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积极努力的实验尝试,学会选取玻璃板来找像的位置,学会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来找像的位置并比较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通过小组全体参与的探究活动,感受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的成像特点。

  通过小组协同配合的“描‘上’的像”的活动,体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个特点。

  4.表达能力。

  学生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有条理,姿态自然,不扭捏造作。

  学生对问题的首次回答难免有不完整或者有错误的,但是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能尽快的修正、补充、完善答案,使回答更接近结果。

  学生参与度广泛,多数同学在发言表现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

  5.应用能力。

  大卡车前窗玻璃竖直、小汽车前窗玻璃倾斜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原因何在?测视力房间距离不够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现象,但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需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关键“平面镜”来解决难题,正好运用了“玻璃板的反光面相当于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回归物理教学的本来目的。

  三.需改进之处

  整节课教学节奏太快,每个教学环节给与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都不是很充分,导致以下问题:

  1.找像时,可能一部分学生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一部分学生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选择了器材继续实验,所以对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的作用也不能透彻理解。建议多花一些时间边演示边讲解,说清楚。

  2. 说明平面镜成虚像时,教师并没有用点燃的蜡烛、玻璃板、光屏或白纸来演示,只是一语带过。建议与小孔成像显示在半透明纸上,教室里投影仪成像能成在屏幕上等例子对比,说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进行简单定义,然后用白纸或光屏去玻璃板后面找平面镜成的像,没有就说明是虚像。

  3. 验证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时,一组只有一组数据,不能让全体组员都能掌握这个技能。另外,一组四位同学,前面两个实验能看到像,进行实验,后面两个同学实际什么都没有看到。建议每组同学做四次实验,并且在白纸上留下四个物体位置、四个像的位置痕迹,用刻度尺测量并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保证全部组员都能掌握这个技能,同时体现多次实验才能得到普遍结论这一过程。

  四.引发思考

  1.新课教学重点在探究,通过小组活动突破重点与难点,所以内容不宜过多,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2.巩固练习、知识应用举例要有坡度,由浅入深,不偏不难,自己要做过,检查无误才能给学生用,注意利用作图等直观的方式解释透彻。

  3.新教师一定要多实践,勤反思,不断积累,才能领悟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精髓。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7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2、提出猜想: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白玻璃暂时不取出]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没有真实存在的像,你们见到过吗?

  ——小孔成像,像是有光线投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的像。

  ——电影院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像。

  ——树林里地面上圆形的小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呢?

  ——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好!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

  ——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那么怎么办?

  ——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

  ——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笔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

  (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

  ——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

  ——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教学说明: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

  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

  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

  实验交流

  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

  『魔术』

  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

  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

  变魔术.

  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教师:如果我后退,就是物体在远离平面镜时,像有没有变化?

  学生:像变小.

  教师:那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镜面的距离有变化么?

  学生:像变远

  教师: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想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这几条成像特点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什么器材呢?

  学生:平面镜.

  教师:平面镜有,但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呢?

  教师:现在我们每个人利用桌上这块平面镜,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这个像的准确位置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相关文章: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04-27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09-14

平面镜物理教案08-17

平面镜物理教案5篇08-17

物理功率教案12-28

物理教学教案12-22

物理《重力》教案12-17

物理力的教案12-04

《内能的物理》教案11-21

物理下册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