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生物教案>蒸腾作用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

时间:2023-02-25 17:13:09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蒸腾作用生物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植物的蒸腾现象: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将上述实验装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

  学生进行观察

  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小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师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小结。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关于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法建议

  通常初中学生应该对蒸腾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对蒸腾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同样,教师也要制作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装置。可以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做,也可以将一个不漏气的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一片叶上或一个枝条上,袋口一定要扎紧。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如果用花盆,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在套前浇一次水,效果会更加明显。

  有关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来表示(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运输到叶并蒸腾出去),或直接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动画来进行讲解,以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动态的过程。

  关于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被灼伤的问题,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来说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体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爽。由这类生活实例再引伸到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蒸腾作用的概念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而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借助动画或投影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意义则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组织学生回答。

  总结,引入新课题:植物体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那么水分进入植物体后是否都被植物体利用了呢?

  二、讲授新课: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为了说明叶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可以准备一套相同实验装置,只是在叶片上涂抹一层凡士林)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

  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总结: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2、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

  出示投影或动画:演示蒸腾作用水分由根到叶的动态的过程。

  提问: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

  讲解:

  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送到叶肉细胞。

  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提问:植物体为什么消耗能量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绝大多数都通过蒸腾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呢?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应该向下流,但植物体中水分却是由下向上的方向流动,原因是什么?

  2、无机盐必须以什么方式存在,才能被植物体吸收?

  3、为什么夏天在树下会有凉爽的感觉?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讲解:由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大面积的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行大面积地植树造林。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观察叶片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两个重量相等的新鲜枝条(叶片多的枝条设为甲,叶片少的枝条设为乙)

  实验用具:锥形瓶、托盘天平,中间有孔的活塞

  实验步骤:

  1、两个相同容量的锥形瓶中装入等量的水(水温25~35℃左右),塞好活塞;

  2、把两个枝条分别插入装有水的锥形瓶中,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再重新调节天平使两侧达到平衡;装置如图所示

  3、10分钟后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乙枝条所在的托盘向下倾斜,这显示出左盘烧瓶中的水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较右盘多。

  实验结论:叶片不仅能散失水分,而且叶片越多,散失的水分越多。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 蒸腾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二、教学准备

  1.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一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根有吸收水分作用”实验的观察结果。(试管中的水面第一天下降多少?第二天下降多少?)

  3.谈话: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叶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 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启发学生想象树木用根吸收的水分,从树木的什么地方散发到空气中去了。)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 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 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 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 到气孔。)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 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 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 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 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课题)

  (6)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 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 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 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4

  教材分析:

  蒸腾作用是植物一个重要的生理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片和幼嫩地上部分。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不足,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在此基础上再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认识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而且帮助学生对植物利用水分的理解。

  教学目的: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理解蒸腾作用对作物生活的重要性

  3、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学用具:

  1、验证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2、叶片的结构、气孔的结构的投影片

  3、水分蒸腾的全过程的投影片

  4、室外进行蒸腾作用实验的录像片段

  5、蒸腾作用过程的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板书计划:

  第二节水分和散失──蒸腾作用

  一、概念

  二、过程

  三、意义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四、与人类的关系

  1、在生产上的应用

  2、森林可以调节气候

  教学过程:

  炎热的夏天,当我们从街道走进一片树林时,会感到凉爽,植物由于缺水而萎蔫,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降低温度,提高空气的湿度。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证实植物能够散失水分。

  一、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把课本P63的演示实验装置放在投影仪上,用投影仪的光照模拟阳光的照射,在实验过程,向学生讲解两个问题。

  1、通过录像说明利用生活着的植物某个枝条进行蒸腾作用实验的方法。

  2、比较两个实验装置,一个只是用塑料袋套在枝条上,插进带水的瓶子,另一个用塑料袋把枝叶和瓶子套在一起。

  (问)这两个装置的塑料袋壁上都附着有水珠,原因一样吗?哪一个更符合实验要求?

  (答)原因不一样,因为我们是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不是水的蒸发,所以不应该把枝叶和瓶子套在一起。前者更符合实验要求。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结果,看到透明塑料袋壁上附着有许多水珠,由此验证了植物体能够散失水分。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植物体的叶片上进行(出示叶片结构的投影片),从叶片的结构来看,表皮的角质层透水性差,水蒸汽主要从气孔散发出去,因此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除此以外蒸腾作用也可以在叶柄和幼嫩的茎上少量进行,但由于蒸腾作用比较弱,不太容易测定。

  三、蒸腾作用的过程

  (出示水分蒸腾全过程的投影片,对照着进行讲解)

  植物的蒸腾作用,其实就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我们首先复习一下根是如何吸收水分的。

  (问)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哪里?

  (答)根毛区。

  (问)根部吸收水分的条件?

  (答)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问)根吸收水分的过程(途径)如何?

  (答)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导管

  这样土壤中的水分就进入到根内,由于植物体根、茎、叶的导管是相通的,所以根内的水分通过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进入叶内(出示叶片的'蒸腾作用过程投影片),叶脉导管中的水分→叶肉细胞→气孔,然后以气体的形式散发到体外。同学们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归纳,教师讲评,最后得出蒸腾作用的过程如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问)植物是通过什么结构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出示气孔的结构投影片)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保持适量的水分。当气孔张开时蒸腾作用强烈、散失的水分多,当气孔闭合时蒸腾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影响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外界条件有光照和温度,一般在晴朗无风的夏天,土壤水分供应充足,蒸腾作用强烈,而在阴雨天气蒸腾作用比较弱。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清晨日出后,由于光照加强,温度升高,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光照逐渐减弱,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除了很少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例如: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200千克以上的水,这200千克水的用途如下:(出示投影片)

  作为组成成份的水1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202106克

  生长期中总用水量204228克

  由此可见,植物体吸入体内的水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99%左右的水却被蒸腾掉了。

  (问)那么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如此多的水有什么意义呢?

  四、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的意义

  1、降低植物的温度

  在夏季皮肤上的汗液蒸发掉了人就会感到凉爽,发高烧的病人往往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这些都是利用水的蒸发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同样道理,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也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夏季从街道走进一片树林感到凉爽的原因。

  2、促进根吸收水分

  叶片水分蒸发去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依次吸收叶脉导管、茎内导管、根内导管的水分,从而促进根从土壤里吸水。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植物体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由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产生的拉力,使水分连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被送到树冠上,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可以把水分由地面送到百米高的树冠上。

  五、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1、在生产上的应用

  ⑴及时灌溉,防止发生严重萎蔫

  植物体内含有足够的水分,才能正常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由于灌溉不及时,发生短时间的萎蔫,即使只有几个小时,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植物在形成花芽的时候缺水,可使植物开花减少。

  ⑵幼苗移栽

  当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植物蒸腾面积少,需水不多,随着幼苗继续生长,叶面积不断扩大,水分的需要量随之增加,所以移栽植物,要尽量选用幼苗移栽。另外移栽植物尽量选取阴雨天,去掉部分枝叶。

  2、森林可以调节气候

  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温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达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据测定在干旱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森林,每天能向空中放散大约6千克的水,在骄阳似火的夏天,绿化地区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城市露天之下的气温高达35℃时,树荫下的空气只有22℃左右。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森林是人类的财富,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这节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好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通过以下一段录像进行简单的复习。

  课堂练习

  1、如图:把刚摘下的枝条装好,并用弹簧秤测得其重量为0.8千克,在光照下,半天后测得重量为0.75千克,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2、水分以()状态从植物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叫()。

  3、根毛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由()运输进入叶内,其中绝大部分通过()以()形式散失。

【蒸腾作用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04-04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7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0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2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12-23

生物的教案01-08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04-24

生物教案:生物圈08-26

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