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壹学网>教案>化学教案>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时间:2022-12-27 16:16:32 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9篇)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 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CO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利用它作为CO与CuO反应的热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 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 色火焰,同时 ,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在该反应中做 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 无 难 略小 2。B 3。C

  4。蓝 放出热量 5。还原 还原 6。C 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 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够分析比较铁与镁、锌、铜等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能够判断铁分别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

  4、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5、参与试验探究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6、初步知道钢铁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的认识。

  教学模式:边讲边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式。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课件1:《钢铁的广泛应用》

  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人体里也含有铁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人体含铁元素约0.0004%。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实物:电磁铁中的铁心、铁片、铁丝、铁块、弯曲铁丝,磁铁吸引铁片。

  学生观察回答: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良好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阅读教材P120: 密度7.86g/cm3、熔点(M.P)1535℃、沸点(B.P)2750℃、电和热的导体。

  二、铁的化学性质

  回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演示实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3Fe + 2O2 Fe3O4

  板书:1.铁跟氧气的反应

  分析:3Fe + 2O2 Fe3O4 氧化反应

  讨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设问:铁在空气中能否发生反应呢?(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铁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为什么?)

  展示课件2:

  先假设: ①常温下,铁钉与氧气发生反应生锈。

  常温下,铁钉与水发生反应生锈。

  常温下,铁钉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生锈。

  演示探索实验: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验证:(3)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生锈 假设不成立。

  (2)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明显变化 假设不成立。

  (1)试管中刚接触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锈 假设成立。

  阅读P120,学生得出结论:

  1、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纯净的铁很难和氧气发生反应。

  2、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展示课件3:

  铁生锈:主要是 铁 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

  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 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锈,会加快生锈)。

  解释钢铁制品因生锈损失巨大,每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追问: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由生锈的条件去分析,隔绝空气和水……

  展示课件4:钢铁的防锈

  防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再采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 归纳:

  小结:

  展示课件5: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反应类型

  铁与氧气

  点燃

  Fe3O

  4

  剧烈氧化反应

  铁与氧气等

  潮湿、常温

  铁锈(主要是Fe2O3)

  缓慢氧化

  (相同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铁跟酸的反应:

  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已经知道了铁可以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学生实验:向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已放在试管中),一、三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稀H2SO4,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二、四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 HCl,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用手捂住铁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一会儿,并小心点燃产生的气体。

  金属

  现象

  酸

  镁

  锌

  铁

  铜

  H Cl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未见明显反应

  H2SO4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未见明显反应

  展示课件6:结论

  (1)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

  (2)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镁、锌的活泼性大于铁,铜最不活泼。

  展示课件7:练习一

  (1)铁丝与盐酸反应中,铁( )进入溶液中,( )从溶液中逸出。铁丝取出后,质量( ),溶液质量( )。

  3.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向试管中放入小铁钉(5根),加入3mL硫酸铜的溶液(或向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丝或小刀等)。

  学生:

  观察、回答:

  说明、解释:铁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将铜置换出来。

  Fe + CuSO4 == FeSO4 + Cu 置换反应

  讨论:质量比 56 63.5

  再次说明:铁比铜活泼(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而铜却不能把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

  展示课件8:练习二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被溶解进入溶液,( )从溶液中被置换出来,覆盖在( )表面,使铁丝的质量( ),溶液质量( )。

  阅读P121:古代“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师生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置换反应等。

  讲述:相同物质的铁与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如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铁跟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亚铁,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讨论题:

  (1)如右图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请问:在a、b、c三处,哪一处最容易生锈?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一块铁,右边烧杯中放入同样质量的锌。铁和锌全部溶解,问:在溶解过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有何变化?为什么?

  评价反馈题:(另附)

  作业:

  1.继续观察、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索”,根据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锈提出建议。(2周后交)

  2.P122 (1)填在书上。 (2)(3)(4)做在练习本上。

  铁的性质教案

  作者:龙口市教委教研室 高兆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有关实验现象;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一般防锈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逐步养成实验、观察、思维的习惯并学会其方法,能利用铁的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冶铁史,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铁的化学性质。

  2、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3、建立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三、突破难点措施:通过比较铁与氧气反应,铁在干燥空气中、在水中、与空气和水接触的不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结论。

  四、教学模式:

  开放式“超前自学”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是:学生开放学习--交流学习结果--师生总结评价--创新应用练习。

  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查阅资料。

  六、教学媒体选用:常规仪器(略)、录像片、实物投影仪、图表、计算机。

  七、提前准备工作:1、学生查阅有关资料;2、提前一周开始观察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八、教学过程:

  (一)专题讨论,开阔视野

  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铁制成的?

  2、你知道我国古代从何时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我国古代何时发现“湿法冶金”?

  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状况如何?

  (二)学习交流,总结评价

  1、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了解回忆铁的物理性质:

  _色,_态,_延展性,_传导性,硬度_,密度_,熔点_,沸点_,_磁化。

  2、铁的化学性质:

  铁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铁在空气中呢?

  一周前开始做的三个铁生锈对比实验结果。

  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4、如何防止铁生锈?

  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1、铁锈的主要成份。

  2、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相差很大,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 避免铁生锈。

  3、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浪费的钢铁约占全世界年产量的1/4, 可见钢铁防锈具有重要意义。

  4、常见的防锈方法。

  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有什么现象发生?

  原因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1、根据该性质可用铁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2、由该性质也可知使用铁制品应避免与酸接触。

  提前做好的铜树的实验结果。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有什么现象发生?

  原因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铁制品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你认为应该如何归纳铁的化学性质?

  三、议议练练,创新应用

  由上

  述铁的两条化学性质,结合以前所学的制氢方法,你对置换反应有 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1、不同的金属(如铁、锌)可以把同种酸中的氢元素置换出来,制出氢气。

  2、同一金属(如铁)可以把不同酸(如盐酸、硫酸)中的氢元素置换 出来,制出氢气。

  3、金属铁还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把5.6克铁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 溶液的质量有无变 化?为什么?

  查阅有关资料,看看有哪些更先进的防锈蚀的方法?形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铁的性质多媒体电化教学课设计

  作者: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张荣汉

  1.通过电脑、录像等现代化手段,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动手实验,便于观察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下,逐一突破教学难点;

  2.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下学习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课堂效率。

  铁的化学性质。

  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的建立。

  引言: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元素的一些性质,今天,我们将主要学习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说到铁,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钢铁这个名词,可是钢并不等于铁,钢和铁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学完这一章你就明白了,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铁。

  按健,大屏幕显示

  那么,铁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按健,[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跟氧气的反应]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一节中,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一同学描述这一反应后,将实验录像投影在大屏幕上,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同时也便于与后面实验对比。

  由此可见,铁在氧气中点燃,能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演示实验 铁跟氧气反应,因实验约需一周时间,可将整个实验过程拍成录像,从第一天到第六天的实验现象逐一排列在屏幕上,便于同学们观察对比,第七天的实验现象可现场展示给同学们,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得

  出结论。

  按键:

  演示实验铁跟硫酸铜反应也采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便于学生观察、提问一学生,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并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现象:1.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

  2.蓝色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的FeSO4溶液。]

  [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又问:为什么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而新生成的钢不会从硫酸亚铁溶液中将铁置换出来呢?

  引导学生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讨论,铁比铜更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当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失去2个电子给铜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铜,而铁转变成离子后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亚铁。由此可见,铁比铜更容易失去电子,说明了铁比铜活泼,也说明了在置换反应中,一定是活泼的物质将相对不活泼的物质置换出来。

  为了生动、直观地解释这一问题;便于同学们理解;用电脑将整个变化过程模拟下来。(模拟图略〕

  (配录像画面)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请问在a、b、c三处,哪一处最易生锈?(学生回答正确后,b点闪动几次)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各注入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一块铁,右边烧杯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铁和锌全部溶解,问在溶解过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有何变化?为什么?

  学生讨论解答后,电脑模拟两边烧杯气泡产生的量,并模似指针慢慢向产生气泡少的一边偏移(即盛有铁的一边),最后锌反应完,铁继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量比锌多,指针又慢慢向放有锌的烧杯一边偏移(右边)偏移。

  注释:表示每按一次键,屏幕所显示的内容。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液态氧 固态氧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4

  单位

  中学

  教者

  杨1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7—1溶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形成自学能力,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方法与过程:实验探究,主动发现,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物质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科学、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

  建立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法

  实验探究,自学归纳

  教具

  实验用品,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激趣导学

  引入溶液

  引言

  激发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

  探索新知

  溶液定义

  溶液的形成

  生:实验(一)

  师:启发观察,

  引导总结,化学教案《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微观演示。

  生:实验(二)

  激发兴趣,培养

  动手能力。

  引导启发,培养

  观察分析能力。

  对比总结,培养

  表述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调控

  设计意图

  探索新知

  定义

  组成

  特征

  应用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讲解

  师:必要的指导

  师生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强化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

  形成创新能力

  总结提高

  生自主完成

  师做补充

  形成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7—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

  组成:

  溶剂

  特征:

  应用:

  课后回忆

  溶液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5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水的净化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 沉淀 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 过滤 :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化学教案《水的净化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三、过滤操作

  1. 沉淀(加絮凝剂) “一贴”

  2. 过滤:小的走,大的留 “二低”

  3. 吸附:物理变化 “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 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 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 软化:煮沸: 家庭

  蒸馏:液 气 液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6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彩色图片;钢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车、船、机械、桥梁、房屋等,人体中也含铁。动画、录像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7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的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时计划】

  二 课 时

  第一课时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初中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教学过程】

  【引 言】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奇异的魔杖,只要用它点一下石头,顽石普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变出救死扶伤的仙丹良药;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岭,马上山崩地裂,河流畅通……

  但是,在古代,这种幻想终究不能实现。那么,这根魔杖到底有没有?有!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板书】绪言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讲述与讨论】

  1.放映《化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录象;

  2.由学生自己例举身边的物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上面的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周围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有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乌黑的煤炭、洁白的食盐、坚韧的钢铁……

  4.演示补充实验:

  (1)预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的“化学”字样,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而出现红色字样,再用盛有盐酸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红色又消失。

  (2)用一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而引燃灯芯。

  【讨论】

  为什么要学化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一~第三段的内容;阅读课本P 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内容。

  【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四段的内容。

  【板书】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讨论】

  怎样学好化学?

  指导学生阅读P4的第四段的内容。重点讲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学,能提高听讲效率,节省作业时间,学习主动、有兴趣。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三化学是从启蒙教育开始,只看书不做实验、不听讲,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要做到边听、边观察(实验)、边思维、边记忆(强化记忆)。争取在课堂上学会。

  复习:是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特别要注意开始学习化学要过好化学用语关。

  观察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看什么、怎样去看。

  [小结] (略)

  [作业]

  1.课本P4的家庭小实验。

  2.预习物质的变化及物质的性质的内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什么要学习化学?

  二.学是研究什么的?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时:物质以生的主要现象,如:有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生成,什么颜色的沉淀 生成,发光,放热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三.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8

  一、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板书]: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

  (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

  (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H2C

  可燃性2CO+O2==2CO2蓝色火焰2H2+O2==2H2O淡蓝色火焰C+O2==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

  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

  (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3CO==2Fe+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99页。

  (2)讨论CO这种污染物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三)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第五节 一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9

  【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及归纳等思维能力。

  5.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难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试管;铁架台;

  尖嘴和长玻璃管各一个;酒精灯;塑料罐;烧杯;火柴;氧化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提问:一般来说,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有:

  A.氧气 B.氢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学生回答)

  引言:为什么空气中一般不含有氢气呢?因为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为了获得氢气,上节课我们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氢气?(展示一瓶氢气)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

  这属于氢气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氢气还有其它什么性质呢?

  氢气又有何用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

  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3页第一自然段

  (阅读后由学生回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引言:在化学上更重要的是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氢气有什么化学

  性质呢?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

  投影:[观察思考]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物质?

  如何用文字表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从实验中得出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播放CAI录相: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师生活动:结合观察思考题及放大的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及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氢气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和空气混合引燃爆炸实验。

  学生讨论:

  1.对比爆炸实验和燃烧实验,在反应原理上有何特点?

  2.同样是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何产生不同的现象呢?

  请回顾第一章学习的爆炸的知识思考讨论。

  (先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教师评价)

  播放CAI动画:演示并解释为什么纯净的氢气与不纯的氢气点燃产生

  不同现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氢气中一旦混有空气,点燃就一定会爆炸呢?

  讲解:爆炸极限知识及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安全知识。

  引言:在实验室,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验纯工作,否则易引起爆炸。

  我们怎样才知道氢气是否纯净呢?请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边演边讲实验室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并向学生说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学生活动:学生用笔代替试管模拟操作,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验纯操作

  并判断是否纯净。

  引发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才能再收集检验,否则易发生

  危险,这是为什么呢?

  演示实验: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听到尖锐爆鸣声后,将试管

  横放浸入水中,让水从试管口缓缓流入,将管内未熄灭的火焰

  赶出,并用纸条置于管口点燃,纸条可燃烧。

  提问:为什么纸条会燃烧?说明了什么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这样

  做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注解①)

  小结:请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教师予以补充。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2题1、2、3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哪些性质?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

  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投影:[思考讨论]

  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氢气却变成水?

  3.在反应中氢气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氧化铜又发生

  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

  4.氢气和氧化铜两者存在什么反应关系?

  5.试管口为何向下倾斜?通过氢气的导管为何要插到试管底部?

  6.为什么要先通人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为止?

  播放CAI录相: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结合录相播放,学生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加 热

  板书: 氢气 十 氧化铜 铜 十 水 (置换反应)

  (H2) (Cu0) (Cu)(H20)

  电脑CAI动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边播放边组织讨论并讲解)

  板书:(2)还原性(写在文字表达式上方)----------用于冶炼金属

  得氧,被氧化

  加 热

  氢气 十 氧化铜 铜 十 水

  失氧,被还原

  还原剂 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还原反应: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小结: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4、5题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9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12-26

初中化学教案07-13

初中化学教案【荐】12-14

初中化学教案【精】12-09

初中化学教案【热门】12-09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08-30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02-21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12-18

【热】初中化学教案12-14

初中化学教案【热】12-13